央廣網海東2月4日消息(記者白傑戈 葛修遠)據中國之聲《新聞晚高峰》報道,辭舊迎新之際,中國之聲推出大型報道"十年,這裡",記者在中國的十個地點,記錄它們未來十年的變化。今天我們帶您去青海省海東市化隆縣的阿什努鄉,這裡1691戶村民中有回族、藏族、漢族、撒拉族等。因為乾旱,靠天吃飯的農業收入很低。未來十年,這裡計劃實施退耕還林,讓村民們搬到環境更好的黃辦公室出租河邊,種上經濟林木。不過,改變的過程中,村民們要離開世代居住的村莊,甚至失去祖輩賴以生存的土地。
  冬天的阿什努鄉大致是兩種顏色:黃褐色的山坡、枯草、樹幹、土牆,灰白色的雲、積雪和羊。地處青海省東部,海拔2900米的卡力崗山區,這裡的村民說起自己的家鄉,用得最多的一個詞是"氣候太差"。乾旱,沒有河預防癌症食物流和灌溉設施,村民們只能被動地靠天吃飯:
  村民:撂下也不是辦法,種也沒有收入。今年種地純收入一千多一點,差的時候一畝地打不出100商務中心斤,70多斤。
  7ssd固態硬碟價格2歲的村民馬海錄說,想搬去氣候好一點,能給莊稼澆水的地方:
  馬海錄:氣候褐藻醣膠功效好一些,方便澆水。乾的地方還是不行。
  馬海錄的心愿,有可能在未來幾年裡實現。阿什努鄉計劃實施退耕還林,把村民們搬到40公裡外的黃河邊,目前已經選定兩個村作為試點,包括距離馬海錄家只有兩公里的阿藏吾具村。12月23號,扶貧工作人員剛剛到村民馬少布家做過民意調查:
  馬少布:征求意見,同意搬遷。
  第二天,馬少布家的午飯是炒土豆和白菜,放一點鹽和辣椒面,就著饃饃吃。院子里,老房子的土牆已經塌了一部分,磚木結構的新房剛建好兩三年,牆壁上還貼了瓷磚:
  記者:這麼好的房子,剛建好捨得嗎?會不會覺得可惜?
  馬少布:不可惜,不能僅僅看這個房子,要看以後更長遠的事情,看發展。
  記者:以後你也是希望有院子的房子,還是願意住樓房?
  馬少布:願意這樣。莊稼人,老百姓喜歡土,樓房裡面沒有土,喜歡土院子。
  記者:如果大家都想住院子的話,到時候建得了這麼多有院子的房子嗎?
  馬吉榮:院子不可能這麼大唄。
  老人想要院子,哪怕小一些。但阿什努鄉黨委書記馬吉榮說,年輕人可不一定這麼想:
  馬吉榮:我們這一代人肯定要住樓房。
  記者:為啥?
  馬吉榮:冬天取暖好。
  記者:除了房子,另一個問題是耕地:
  記者:您以後搬過去還願意種地嗎?
  馬少布:願意種地。習慣了。
  記者:但是搬過去以後還有地種嗎?
  馬吉榮:地就自己想辦法了,靠錢買,買不到的就沒地了,只能靠打工啊,自己搞個小生意啊。
  以往莊稼收成不好,只能出去謀生。以後如果沒有了土地,也要尋找其他生計。開在全國各地的"青海化隆牛肉麵",最早的一家,老闆就是阿什努鄉的人。如今,全國有538家化隆牛肉麵館是阿什努人開的,平均每家年收入10-15萬元,占到全鄉經濟收入的50%以上,被稱作"拉麵經濟"。但是它除了帶來謀生的錢,也帶走村子里的少年,一些人沒有完成九年義務教育,就離開家鄉:
  馬吉榮:九年義務教育沒完成,到了五年級下去開飯館。因為一個月自己跑堂就能掙三、四千塊錢,還是金錢利益,為了那點錢,放棄念書。
  未來的幾年裡,這個狀況也許會有改觀。阿什努鄉黨委書記馬吉榮說,退耕之後,計劃種上經濟林木,比如枸杞,可以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,解決一部分就業。至於就在眼前的2014年,他還是要先管好作為支柱的"拉麵經濟",並且開始計劃兩個退耕還林試點村的搬遷方案。這隻是十年的一個起點,明年的今天,我們再來看阿什努鄉2014年的變化。  (原標題:乾旱地退耕還林 青海阿什努鄉村民異地安置不舍土地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we81wefzv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